遗传改良经历了几个重要的阶段,从1994年的BLUP到2000年建立高质量核心群。如今,将分子育种纳入遗传改良的框架中,为育种开启了新的前景。
直到1994年,遗传改良已经在养猪方面根据简单的方法得以实现。它并不使用最优的信息收集方法,但是可带来实质进步,比如生长速度加快,消耗指数和生育力都有所进步(从1980年底起)。
1994年,养猪技术学院和法国农业科学研究院共同决定对评估体制进行深层次革新,根据BLUP动物模式对所有信息进行处理,养猪技术学院保证工艺技术,法国农业科学研究院带来科技和方法论的支持。育种值被强制作为一种基础的动物选择工具,饲养员在猪群的遗传水平上不断进步,通过存在于真正的遗传价值和评估的遗传价值之间的数据联系来实现。
选择方法在公猪和母猪之间也有很大不同。对于母猪方面,54%的育种是根据生长性能(平均日增重,各部分肉的肌肉率,肉质)进行的,46%是根据繁殖性能来进行的,主要考虑总出生/怀胎数。对于公猪,则只考虑生长性能。
从2000年起,我们不太重视总出生数的标准;首要目的是减少母猪生产的猪崽的死亡率。
母猪的繁殖性能已经完全被纳入育种目标中,要求考虑到母猪的奶质,生产的时间,对猪崽的行为方式,可用的乳头数量,从怀孕到生产的一致性,对所有出生猪崽进行个体称重。
目前所保留的表现标准已经是断奶的数量,这个是最合适的标准,可用来评价母猪生育猪崽的能力。
这项工作的具体落实……
在每个阶段,我们都可以从结果中得到比较好的反馈;可见提高母猪繁殖性能的工作是取得成效的。
事实上,十年来,活胎数/怀胎数与断奶期数量一致(见表1),与母猪繁殖性选择的策略相符。
2010年,NUCLEUS决定再次加强对生育力的选择,保持对母猪在21或28天断奶能力的选择。在2014年,法国猪遗传学对这个方向进行了肯定,并且从此制定了新的选择目标(见图表1)。这种基于生育力的特殊育种可以使我们在标准方面更加进步,超越今天人工授精站孕育公猪的母猪中15头活胎数的标准(见表2)。
有关公猪方面,选择目标主要集中于生长性能(见图表2)。在如今饲料成本之高前所未有的经济背景下,要在料肉比方面取得更快的进步。NUCLEUS成为了欧洲第一批落实测定站的生产商,落实料肉比的个性措施,对公猪进行育种。因此,料肉比表现最好的猪在选择时便可以被辨认出来;其中一些猪(30-115kg)达到了料肉比数值低于2。 符合这个标准的遗传选择就可以得到30%的改善,每年进步0.018点。
对于生长,100%的猪(30/115kg)如今达到了日增重至少1050g。
直到如今,数据上的进步,不管是数字计算还是信息计算都在表现改善上起着动力作用。在未来,遗传分子的进步可以使评估更精确,并为我们开启新的前景和育种策略。NUCLUES现在正在进行新的研究项目,研究新的遗传分子,使肉质更好,并把这项研究纳入UTOPIGE项目中,旨在落实在金字塔示意图框架内进行基因选择。可以确定的是,遗传进步前景广阔……
公猪的育种
一些猪(30-115kg)可以实现低于2的料肉比